“高校农场”种出“大文章” 探访中国(西充)有机农业研究院
“高校农场”种出“大文章” 探访中国(西充)有机农业研究院
“高校农场”种出“大文章” 探访中国(西充)有机农业研究院赵紫君 王丹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xièjié)
2023年9月,中国(西充)有机农业研究院在西充县正式揭牌,落户南充(nánchōng)科技(kējì)职业学院。近两年时间,这个研究有机农业的科研平台,成果(chéngguǒ)如何?
2025年6月28日,在2025四川·南充(西充)有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之际,记者走进南充科技(kējì)职业(zhíyè)学院实地探访。
农场实践基地里,飘出瓜果香,也飘出国际期刊论文;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农业学教师成技术(jìshù)专家、“编外村民(cūnmín)”;基于地标农产品的科研创新,打造出新(chūxīn)产品,助力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化建设……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xiàndàinóngyè)学院的实践基地。(拍摄:赵紫君)
小农场(nóngchǎng)里种出“大文章”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xuéyuàn)一角,3亩大的小农场,是学校的“网红宝藏地”。全校师生(quánxiàoshīshēng)都知道,这块现代农业学院的实践(shíjiàn)基地,每每丰收,大家都能“一饱口福”。最近,红番茄、绿黄瓜、红辣椒、紫茄子(qiézi)、绿转金黄的小米谷穗……一片生机。
“这些农作物都是我们的科研宝贝。说不定,下(xià)一个(yígè)科研成果,就是这些茄子、辣椒、番茄(fānqié)……为我们的有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望着农场(nóngchǎng)菜地,现代农业学院院长刘洪坤教授,满是期待。
这片看似普通的农田,正是学院“产学研创”一体化模式(móshì)的生动(shēngdòng)体现。
“一粒良种,千粒好粮,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就是要育良种、推良技、献良法、建良田。”刘洪坤介绍,在作物生长发育期间,学院师生参与到播种—出苗(chūmiáo)—生长—成熟全过程,开展(kāizhǎn)系列科学细致的田间管理工作,是技能教学,也(yě)是科研实践(shíjiàn)。
小农场(nóngchǎng)里种出“大文章(wénzhāng)”。2025年1月,现代农业学院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王丹老师在(zài)国际期刊《Plant Biology》发表一篇论文,对小米中的衔接蛋白(dànbái)复合物的基因(jīyīn)家族进行鉴定,并分析衔接蛋白复合物基因在小米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模式。刘洪坤表示,期待(qīdài)这篇论文能够为西充有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技术支持。
学校农场里种植的小米,为科研提供田野支持和(hé)实践经验。(拍摄:赵紫君(zhàozǐjūn))
技术“配送(pèisòng)”深入田间地头
“王书记(shūjì),进入高温季节,你们(nǐmen)要注意柑橘树生长状态(zhuàngtài)、病虫害危害情况,及时防治柑橘红蜘蛛!”看完农场,刘洪坤拿出手机联系老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廷胜。
距离南充科技职业学院不远的老林沟村(gōucūn),晚熟柑橘茁壮成长,是当地支柱产业。自今年3月,现代农业学院党支部与多扶镇老林沟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以来,刘洪坤多次带队前往老林沟村无偿(wúcháng)开展(kāizhǎn)技术指导。
从花朵的疏密程度到枝条(zhītiáo)修剪角度,从出主意到定方案、讲(jiǎng)技术,现代农业学院的教师们成为老林沟村的技术专家、“编外村民”。
“我们(wǒmen)还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助力花椒种植大户与南充地区多家餐饮企业建立(jiànlì)直接的(de)供应链关系。”现代农业学院副院长谢君宪介绍,不仅(bùjǐn)花椒,在红薯、香桃等农产品上,也在精准匹配供需双方需求,优化流通环节。
助农(zhùnóng)不止于现代农业学院(xuéyuàn),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已搭建好农产品电商平台(píngtái)。“我们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可以实现电商助农,既为西充农产品拓宽销路(xiāolù),又在真实场景中锤炼学生的电商技能。”经管学院院长周培介绍。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xiàndàinóngyè)学院制作(zhìzuò)的黄心苕有关菜品。(受访者供图)
创意开发重塑地标(dìbiāo)产品形象
西充是川北的良田美地,盛产红苕(sháo),有“苕国”之称。2011年,“西充黄心(chōnghuángxīn)苕”成为我国农产品地理(dìlǐ)标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南充科技职业学院以西(yǐxī)充黄心苕为原料,通过创意开发与科技创新,不断重塑西充地标产品新形象,提升其市场价值与品牌影响力。
在(zài)现代农业学院的烹饪实训室里,谢君宪展示了一款“金苕润饮”。这是学院针对黄心苕研发的代表性创新产品之一,由现代农业学院教师倾力研发。目前,该产品正注册商标,即将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实现(shíxiàn)“颗粒型(xíng)”产品市场化生产(shēngchǎn)。在2024年川渝烹饪产教联盟论坛上(shàng),这一产品获得60余家院校及企业代表点赞。
另外一款创新产品则是“金苕乡米粽”,用黄心苕为原料,以“无糖、无油、无盐”的“三减”健康理念创作。在(zài)端午节期间,现代农业(xiàndàinóngyè)学院烹饪(pēngrèn)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师生们在市民(shìmín)广场包制并免费发放“金苕乡米粽”,累计发放超过万枚。
又一(yī)创意产品“苕香脆花酥”,也是用黄心苕做原料。采用“米花糖”生产工艺生产出“红苕米花糖”,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师生(shīshēng)将在不久举行的四川省国际大学生创新比赛中精彩(jīngcǎi)亮相。
“以地域性有机农产品为原料的(de)研发,将持续下去,为乡村振兴带来一份助力(zhùlì)。”谢君宪表示。
南充(nánchōng)科技职业(zhíyè)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研发的“金苕乡米粽”。(受访者供图)
科研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zhǐdǎo)农户科学种养;创新开发地理标志农产品,延伸有机(yǒujī)农产品价值链……据了解,近两年时间里,中国(西充)有机农业(nóngyè)研究院始终秉持“产学研创”一体化(yītǐhuà)发展理念,开展体系建设、理论研究、科研导向、成果转化等工作。
下一步,还将(jiāng)不断深耕有机农业产业发展和(hé)校地合作,聚焦生物育种、认证溯源、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等,助力中国有机农业人才培养,助推区域乡村振兴(zhènxīng)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赵紫君 王丹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xièjié)
2023年9月,中国(西充)有机农业研究院在西充县正式揭牌,落户南充(nánchōng)科技(kējì)职业学院。近两年时间,这个研究有机农业的科研平台,成果(chéngguǒ)如何?
2025年6月28日,在2025四川·南充(西充)有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之际,记者走进南充科技(kējì)职业(zhíyè)学院实地探访。
农场实践基地里,飘出瓜果香,也飘出国际期刊论文;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农业学教师成技术(jìshù)专家、“编外村民(cūnmín)”;基于地标农产品的科研创新,打造出新(chūxīn)产品,助力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化建设……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xiàndàinóngyè)学院的实践基地。(拍摄:赵紫君)
小农场(nóngchǎng)里种出“大文章”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xuéyuàn)一角,3亩大的小农场,是学校的“网红宝藏地”。全校师生(quánxiàoshīshēng)都知道,这块现代农业学院的实践(shíjiàn)基地,每每丰收,大家都能“一饱口福”。最近,红番茄、绿黄瓜、红辣椒、紫茄子(qiézi)、绿转金黄的小米谷穗……一片生机。
“这些农作物都是我们的科研宝贝。说不定,下(xià)一个(yígè)科研成果,就是这些茄子、辣椒、番茄(fānqié)……为我们的有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望着农场(nóngchǎng)菜地,现代农业学院院长刘洪坤教授,满是期待。
这片看似普通的农田,正是学院“产学研创”一体化模式(móshì)的生动(shēngdòng)体现。
“一粒良种,千粒好粮,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就是要育良种、推良技、献良法、建良田。”刘洪坤介绍,在作物生长发育期间,学院师生参与到播种—出苗(chūmiáo)—生长—成熟全过程,开展(kāizhǎn)系列科学细致的田间管理工作,是技能教学,也(yě)是科研实践(shíjiàn)。
小农场(nóngchǎng)里种出“大文章(wénzhāng)”。2025年1月,现代农业学院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王丹老师在(zài)国际期刊《Plant Biology》发表一篇论文,对小米中的衔接蛋白(dànbái)复合物的基因(jīyīn)家族进行鉴定,并分析衔接蛋白复合物基因在小米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模式。刘洪坤表示,期待(qīdài)这篇论文能够为西充有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技术支持。
学校农场里种植的小米,为科研提供田野支持和(hé)实践经验。(拍摄:赵紫君(zhàozǐjūn))
技术“配送(pèisòng)”深入田间地头
“王书记(shūjì),进入高温季节,你们(nǐmen)要注意柑橘树生长状态(zhuàngtài)、病虫害危害情况,及时防治柑橘红蜘蛛!”看完农场,刘洪坤拿出手机联系老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廷胜。
距离南充科技职业学院不远的老林沟村(gōucūn),晚熟柑橘茁壮成长,是当地支柱产业。自今年3月,现代农业学院党支部与多扶镇老林沟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以来,刘洪坤多次带队前往老林沟村无偿(wúcháng)开展(kāizhǎn)技术指导。
从花朵的疏密程度到枝条(zhītiáo)修剪角度,从出主意到定方案、讲(jiǎng)技术,现代农业学院的教师们成为老林沟村的技术专家、“编外村民”。
“我们(wǒmen)还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助力花椒种植大户与南充地区多家餐饮企业建立(jiànlì)直接的(de)供应链关系。”现代农业学院副院长谢君宪介绍,不仅(bùjǐn)花椒,在红薯、香桃等农产品上,也在精准匹配供需双方需求,优化流通环节。
助农(zhùnóng)不止于现代农业学院(xuéyuàn),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已搭建好农产品电商平台(píngtái)。“我们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可以实现电商助农,既为西充农产品拓宽销路(xiāolù),又在真实场景中锤炼学生的电商技能。”经管学院院长周培介绍。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xiàndàinóngyè)学院制作(zhìzuò)的黄心苕有关菜品。(受访者供图)
创意开发重塑地标(dìbiāo)产品形象
西充是川北的良田美地,盛产红苕(sháo),有“苕国”之称。2011年,“西充黄心(chōnghuángxīn)苕”成为我国农产品地理(dìlǐ)标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南充科技职业学院以西(yǐxī)充黄心苕为原料,通过创意开发与科技创新,不断重塑西充地标产品新形象,提升其市场价值与品牌影响力。
在(zài)现代农业学院的烹饪实训室里,谢君宪展示了一款“金苕润饮”。这是学院针对黄心苕研发的代表性创新产品之一,由现代农业学院教师倾力研发。目前,该产品正注册商标,即将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实现(shíxiàn)“颗粒型(xíng)”产品市场化生产(shēngchǎn)。在2024年川渝烹饪产教联盟论坛上(shàng),这一产品获得60余家院校及企业代表点赞。
另外一款创新产品则是“金苕乡米粽”,用黄心苕为原料,以“无糖、无油、无盐”的“三减”健康理念创作。在(zài)端午节期间,现代农业(xiàndàinóngyè)学院烹饪(pēngrèn)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师生们在市民(shìmín)广场包制并免费发放“金苕乡米粽”,累计发放超过万枚。
又一(yī)创意产品“苕香脆花酥”,也是用黄心苕做原料。采用“米花糖”生产工艺生产出“红苕米花糖”,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师生(shīshēng)将在不久举行的四川省国际大学生创新比赛中精彩(jīngcǎi)亮相。
“以地域性有机农产品为原料的(de)研发,将持续下去,为乡村振兴带来一份助力(zhùlì)。”谢君宪表示。
南充(nánchōng)科技职业(zhíyè)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研发的“金苕乡米粽”。(受访者供图)
科研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zhǐdǎo)农户科学种养;创新开发地理标志农产品,延伸有机(yǒujī)农产品价值链……据了解,近两年时间里,中国(西充)有机农业(nóngyè)研究院始终秉持“产学研创”一体化(yītǐhuà)发展理念,开展体系建设、理论研究、科研导向、成果转化等工作。
下一步,还将(jiāng)不断深耕有机农业产业发展和(hé)校地合作,聚焦生物育种、认证溯源、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等,助力中国有机农业人才培养,助推区域乡村振兴(zhènxīng)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